防洪堤壩白蟻防治
(一)防治措施 水利堤壩白蟻防治,防治原則為先治后防、防治兼施。
1、根據蟻害種類的實際分布危害情況,分別用粉劑、毒餌、水劑噴灑佐以挖巢并回填毒土相結合的措施消滅有生白蟻群體迅速控制白蟻危害;
2、選用低毒高效殘留時間相對長的藥劑毒土處理挖巢部位,防治范圍內用高效低毒藥餌誘殺山坡、壩肩兩側、外坡草坪及與壩腳連接的山地。大壩附近林地、樹木的白蟻,可以殺死大壩及周圍環境的白蟻統幼齡群體,在兩三年內又可以預防白蟻新群體的產生。
(二)防治方法
1、滅殺法:直接用低毒高效的滅白蟻粉劑對有白蟻活動地方采用見蟻施藥;被害物施藥;巢內施藥。
2、挖巢毒回填法:一般不提倡這種方法,但在壩肩兩側,不影響大壩安全的地方挖出蟻巢,毒土回填是徹底消滅現有每群白蟻群體的方法。
3、誘殺法:用白蟻喜吃的食料制成的毒餌誘殺包,在白蟻活動區域內普遍投放,讓其自行取食傳染中毒死亡。
4、壓力灌漿法:該法是在上述三種方法施工完成之后,定點定位對因白蟻造成破壞形成的空洞或松疏部位摻以藥物調好的泥漿,從蟻路口或松疏部位灌進蟻路,副巢腔(菌圃)主蟻巢等空洞或疏部位。
5、噴灑法:在全面采用上述四法已有效消滅現有有生蟻群后,在大壩外坡可噴藥的地段及附近150米范圍內采用機動噴霧器,將藥液普遍均勻噴灑在山坡、林地或建筑物周圍的草叢空地的土壤里,讓其自然滲透到30厘米深度。
6、開溝法:在大壩外坡兩側壩肩,開挖30×30厘米的淺溝,在溝中兩側和溝底噴灑藥液,用藥劑處理泥土后才回填,形成毒土溝,可以在兩三年內阻止經處理過的環境部位入侵壩體。
(三)防治技術要求如下:
1、根據前述防治方法,滅治處理施工應在白蟻活動季節進行。
2、滅蟻首先確保水庫水質安全和環境無污染,在水庫大壩內坡和壩端兩側150m內集雨面積不施藥,采用燈光誘捕和人工滅殺。
3、施藥、毒餌投放和環境噴灑藥液毒土不能在雨天進行,應選擇晴天施工。噴灑藥液必須均勻,滲入土壤深度達30厘米。內坡一側絕對不宜噴灑藥液。
4、無論噴灑的藥液、毒土回填、開防蟻溝或拌藥壓力灌漿均采用高效低毒藥物。(噴灑藥液要嚴格依照操作規程和技術規范,注意人身安全和環境污染,井水、水庫水安全須嚴加注意。距井水和水庫水30米內不能施藥),噴灑藥后嚴禁放牧、割草等。
5、挖巢回填毒土必須及時開挖、及時回填,在開挖過程中必須邊挖邊放藥粉,無論主巢能否及時挖出均能超到全殲全群活蟻之目的。
6、每日施工過程必須詳細記錄,并應注意有價值現場照片的拍攝。從開工之日至包期結束均應有完整的檔案資料。
